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动力和服务水平,今年来,新宁县黄龙镇结合正在开展的“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活动,在镇政府机关开设周一“夜间课堂”,紧盯“抓”有方向、“强”有措施、“提”有成效,为党员干部思想“提神”、能力“充电”、作风“亮剑”。
紧盯“抓”有方向,围绕“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增强党员干部思想定力。一是注重“质量”结合,丰富学习内容。利用每周一晚上7点到8点,将干部“夜间课堂”作为全镇工作的“规定动作”,建立学习登记管理制度,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同时涵盖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党建、法律、民政、医保等相关业务知识,以学促改、以学促用,不断提升干部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汲取前进力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妥善处理和化解“千丝万缕”“错综复杂”。二是注重“点面”结合,扩大学习广度。实行班委管理制度,带班领导带头学,值班领导组织学,值班干部集中学的方式,以集中学、专题讲、共讨论等形式,加强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粮食生产、安全生产、民法典、清廉建设等知识培训学习与交流,切实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注重“新老”结合,提升学习实效。大力发扬“以老带新,以新帮老”的传帮带精神,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授课,传授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如何化解矛盾纠纷等经过实践检验的基层工作经验,把干部夜间课堂打造成干部职工学习理论、交流经验、互助提升的“晚间课堂”,为年轻干部全面“加油”“充电”。
注重“强”有措施,围绕“能力要增强,我该会什么”厚培党员干部处事能力。一是目标考核“下单子”。以“提升思想境界、规范干部行为、提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效能和深化为民服务”等五个方面为重点,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干部授课清单,让每名政府干部都参与授课,其他干部围绕学习内容谈心得、讲体会、定打算,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二是群众工作“压担子”。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主战场,班子成员带头“领题调研”,带领854名村(居)民代表与6658户群众结对,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贴近村民群众,定期走访并认真记录收集问题,掌握联系户头的思想动态,在信访维稳、医保征缴、森林防灭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该镇荣获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二等奖”。三是实地调研“搭台子”。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村项目建设现场、乡村振兴一线和农业产业生产一线等,让党员干部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拓宽视野,接受考验,增强“遇事能办”的能力。今年来,结合“风险隐患大排查、矛盾纠纷大调处、治安环境大整治”活动,排查各类隐患点11处,调处矛盾纠纷20余起,开展交通顽瘴痼疾检查60余次,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带队上路执法检查6次。
强化“提”有成效,围绕“作风要转变,我该做什么”激发党员干部奋进活力。一是学习上有提升。聚焦干部岗位职责能力短板,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问题为导向,领导干部带头讲党史、谈政策,分管领导分块讲业务,一般干部全员诉感受,坚持以“听好每一堂课、做好一次主题发言、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为标准,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二是作风上有转变。结合正在开展的“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推动“三比三争”抓落实活动要求,以工作成绩检验“三抓三促”行动成效,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今年3月份,在全镇党员干部职工家庭中开展“最美清廉家庭”选树活动,评选出5户“最美清廉家庭”,在全镇营造了风清气正、担当作为、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三是服务上有增进。搭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有效载体,深化“五个到户”,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创优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和村民群众唠家常、讲政策、讲习俗、提建议,向村民发放倡议书、解答疑惑等方式,持续传递社会正能量,有效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共同践行移风易俗。
目前,“干部夜间课堂”已在镇域内全面全覆盖铺开,共有3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期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党员25人,收集群众反映难点问题20余条,解决村级矛盾5次。
来源:新宁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许友爱
编辑:张宇昕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xnrongmei.com.cn/content/646749/51/1266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