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文德勇 邓斯语)“谢谢你的宽宏大量!”“也谢谢你的理解,今后我们一定会成为一对好邻居。”一个热情的拥抱、两只大手紧紧的握在一起。这一幕的出现,宣告一起长达四年的土地纠纷成功调处。
2013年,金夷村的邓某与肖某等人通过以地易地的方式在白塔公路旁边取得一块宅基地使用权,因为填土破坏造成与肖某的土地相邻界址不清,继而引发纠纷。2014年7月,邓某申请金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委会指派人民调解员组织镇司法所、国土所、村支两委等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并组织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在调解现场,双方互不相让,更是对调解员的调解方案不予理睬,第一次调解宣告失败。后经历多次调解,双方仍未达成协议。
2018年4月,金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展开“化积案、促和谐”专项行动。4月2日,调委会再次组织镇司法所、国土所、金夷村支两委等相关人员来到纠纷现场进行现场调解。刚到调解现场,调解员发现现场气氛明显不对,纠纷双方各自纠集家属十来号人,你一言我一句,互相指责、谩骂,见此情形,调解员迅速将双方分开、控制现场。并细心听取双方诉求、对争执区域进行确定、丈量,再分别对双方进行劝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双方的得失利弊等各个方面进行突破。在背靠背、一对一谈话过程中,调解员了解到以前当事人双方的关系很不错,相约在白塔公路旁边换地建房做邻居,谁料想为了面积不到三十平方的土地,你攻击我、我谩骂你,甚至发展到动手打架;其中,调解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在陈诉中,邓某称呼肖某为老肖、肖某称呼邓某为老邓。掌握这一情况后,调解员立即将邓某和肖某单独约到一起,让他们仔细回忆未发生矛盾之前的点点滴滴,而调解员则从旁为之分析发生纠纷后的得失利弊。终于,经过长达六个小时的工作,双方以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互谅互让、握手言和,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协议,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人民调解工作,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前提,细致和耐心是要求,更要善于“调心”、“攻心”,只要能掌握纠纷双方的心理,有的放矢的进行调解,矛盾纠纷何愁不消于无形!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文德勇 邓斯语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xnrongmei.com.cn/content/2018/04/08/10578094.html